传播中国文化 · 让世界爱上中国

寻梦诗画九江,36位中外艺术家共赴一场与悠然庐山的约会

2023-10-26   来源: 艺术中国

demo2.jpg

庐山风光

  

  悠然庐山,诗画九江。庐山是天下名山,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它“天下悠”品牌。它所在的九江市,自古便是天下江山眉目之地、真儒过化之地、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关于庐山与九江的诗歌与绘画不可胜数,它们与这里的山水风景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人文与自然长卷。

  10月16日至10月20日,“画庐山 看中国——2023中外艺术家庐山行”在江西省九江市举行。本次活动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指导,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九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主办,艺术中国、九江美术馆、九江画院、九江市推广庐山画派办公室承办。

  来自全球六大洲、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36位艺术家相聚一起,四天的时间里,他们先后参观考察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庐山仙人洞、锦绣谷、牯岭镇、植物园与秀峰,用心灵和画笔发现、记录、传播中国自然人文之美。这次活动不仅是艺术创作与国际交流的一次文化盛会,也是一次促进文旅融合、推动文明互鉴的生动实践。


demo2.jpg

10月16日下午,中外艺术家打卡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


  齐聚九江:打卡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10月16日下午,中外艺术家们从不同地方到达九江。甫一入住,大家就踊跃来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六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刚刚视察过这里。在秋日暖阳的照耀下,中外艺术家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行走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赞叹这里的环境整洁优美、人文历史深厚,对“还江于民、便民利民,生态优先、文化铸魂”的建设原则有了更深的体会。


  眺望着开阔的长江水面、使天堑变通途的九江长江大桥、繁忙的桥上铁路运输系统、长江岸边的琵琶亭等古建遗迹,艺术家们内心充满了激动与兴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朝戈说:“20年前,我曾沿着希罗多德的记述,按照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游历了欧洲的主要国家。经历了尼罗河、台伯河、多瑙河、莱茵河等河流,今天当我站在母亲河长江面前,它是如此宽阔,如此伟大,我们的内心不能不充满骄傲。”


  清华美术学院原副院长、艺术家包林说:“历史上,九江与庐山荟萃了无数的诗人和画家,他们竞相来到这里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留下了大量的诗歌和绘画。同时这里又是近代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需要我们慢慢品味和描绘。中外艺术家以庐山为平台进行交流,会产生很多新的想法,未来可以通过‘庐山画派’这个概念徐徐展开。”

初识庐山:这是充满生命力的风景


  10月17日上午,“画庐山看中国——2023中外艺术家庐山行”活动在九江宾馆正式启动。之后,中外艺术家们乘坐索道登上庐山。山上第一天的写生地点是仙人洞、锦绣谷。仙人洞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洞穴,如今是中国道教的文化胜地。锦绣谷一段则是断崖、怪石、峭壁、险峰汇集,一路景色如锦绣画卷,故而得名。初秋时节,红黄点缀于苍翠之中,让庐山的色彩更加丰富。


demo2.jpg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朝戈在锦绣谷写生


  一登上庐山,艺术家们立刻被庐山这个蕴含着多元生态美景和丰富人文积淀的“大观园”所吸引。他们到自己喜欢的视角和位置,沿仙人洞、锦绣谷一线排开,开始了自己与庐山的艺术对话。有的艺术家喜欢登高望远,画连绵起伏的群山与苍松石崖;有的艺术家则喜欢描绘静谧幽深的松林与斑驳的光影;有的艺术家欣赏庐山滋养的多样植物和涓涓细流;还有艺术家把人们系在栏杆上祈福用的红色丝带纳入画中。虽然携带画具登山辛苦,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灿烂的笑容。


demo2.jpg

 美国艺术家董梦娜在仙人洞附近写生



  艺术家董梦娜来自美国,之前一直生活在东京,她说:“这次来庐山感受到了充满生命力的风景。从山上流下的水与泥土混合着,在上面长出花花草草,这是生活在城市的我们不曾感受到的。所有的动植物都是活着的、振动的、呼吸的,也会让自己的生命力激发出来。”

 

  法国艺术家米拉说庐山比法国的很多山都要大。她也提到之前去过很多中国的博物馆,里面有很多关于庐山的绘画。来到这里,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画家一直如此热衷去描绘它。


demo2.jpg

乌拉圭艺术家辛迪展示她在锦绣谷的写生作品


  乌拉圭艺术家辛迪非常喜欢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作画,她精湛的技法和精彩的画面不时引来游客驻足观看。她开朗地说中国有很多很美的地方,但庐山很不一样。这里的人非常热情,菜的味道也很不一样。


  叶询之是一位来自俄罗斯的青年艺术家,他正在研习中国的书法、篆刻和绘画。他说当我一看见庐山景色,似乎就知道了中国古代的诗人、画家为什么要来这里创作,因为这里能产生灵感。


demo2.jpg

孟加拉国艺术家沙加在锦绣谷写生


  巴基斯坦艺术家沁月刚到中国两个月,正在北京语言大学读硕士,她说这次活动让她与这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在一起,交流艺术,让她非常高兴。庐山让她非常放松,特别是第一天庐山的日落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是她人生中最美的回忆之一。

再读庐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个“庐”字,指出了庐山与人的和谐关系。庐山是一座有生活气息的山,在山上建有一个城市功能一应俱全的小城镇——牯岭。10月18日上午,中外艺术家们来到牯岭镇中心广场,在这里体会庐山市井的烟火气息与生活慢节奏。从这里出发也能看到不同风格的别墅建筑,因此庐山也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来自中国台湾的林俊廷是一位新媒体艺术家,十年前曾与方文山一起游庐山,相比上次的匆忙,这一次行程让他感触更深。他说庐山让他回到了自己最初的艺术状态,一路行走的过程中他看到很多古人的摩崖石刻,虽然内容很短,但他认真推敲古人对庐山的理解。他说如果把庐山比作一幅山水画,这些摩崖石刻就像是一个个印章,它们是一种和谐相融的关系。


demo2.jpg

奥地利诗人维马丁在牯岭镇中心广场写诗


  奥地利诗人维马丁曾与妻子在1995年从武汉乘船来到九江,游览庐山。他说这次来庐山,感觉牯岭更大了,游客也更多了。这次他在庐山写了5首诗,他感慨庐山是一个让人产生很多灵感,并进行思考的地方,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emo2.jpg

德国艺术家江霓涣在牯岭镇中心广场写生

  

  下午,中外艺术家们来到含鄱口与庐山植物园。站在含鄱口,可远观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作为来庐山的必打卡之地,游人如织。塞舌尔艺术家刘大成把写生地点选择在了含鄱口,他说:“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画山的艺术家,我的祖国塞舌尔位于非洲,是一个群岛国家,那里最高的山900多米。庐山非常美,无论从山脚往上遥望,还是从山顶往下俯瞰,庐山都令人激动,对我来说是一个画画的天堂。”


demo2.jpg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艺术家包林在庐山植物园写生


  相比之下,林静景幽、草株繁茂的庐山植物园更适合静心作画。大部分艺术家将写生地点选在了建立于1934年的中国第一个植物园——庐山植物园。


demo2.jpg

厄立特里亚艺术家白很力在庐山植物园记录下内心感动瞬间


  来自厄立特里亚的白很力在通往庐山植物园的林荫小道中完成了他的得意之作。他说“当我在幽静的树林看到洒落下来的阳光时,一下子找到了和庐山之间的联系。前两天景色也很美,但我更像一种工作的状态。我迅速拿起画笔记录下了当时兴奋的感觉。虽然这几幅作品的作画过程每幅只有不到1分钟,却让我非常开心。”


demo2.jpg

葡萄牙艺术家克里斯蒂娜在庐山植物园温室写生


  更多艺术家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庐山植物园的温室中安静写生,这里保存着600多种名贵花卉与珍稀植物。克里斯蒂娜是一位来自葡萄牙的首饰设计师,她说庐山非常美,这里的山石、瀑布都给予她非常多的灵感,特别是庐山植物园,让她非常受启发,她认真地记录了很多植物的造型,未来会有很多的灵感用在新设计的珠宝首饰上。


  袁月来自瑞典,她的母亲是中国人。登上庐山以来,她一直钟情于描绘庐山的植物,庐山植物园更是为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她用白描赋彩的中国传统方式进行创作,她说我之前一直用水彩创作,这次在庐山我尝试使用中国传统白描加水彩的方式。对我来说,这不仅是描绘庐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寻根之旅。


demo2.jpg

美国学者、艺术家大卫·布鲁贝克在庐山植物园写生


  已经71岁的美国学者、艺术家大卫·布鲁贝克是一位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和艺术家,这是他第一次来庐山。他行走于庐山间,树木、落日都让他感觉似乎在中国古画中遨游。他特别强调,这次的庐山之行让每个人都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不仅在中国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理念,对于当今世界任何地方都是非常重要。


 告别庐山,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回味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在中国流传广泛、脍炙人口。最后一天,中外艺术家们来到了该瀑布的所在地——位于庐山南麓的秀峰。到达秀峰,立刻进入一个清凉世界。这里不仅有峻峰飞瀑,参天古树,而且名胜古迹与摩崖石刻众多。

 

  正是秋季,瀑布的水量不如夏天盛大,但依然吸引着多位国外艺术家历经近一小时的艰难攀登,一睹飞瀑真容。捷克艺术家伊瑞自幼痴迷中国水墨画,素来憧憬中国人文名胜,他喜欢席地写生,画作尺幅巨大。他这次已分别在锦绣谷天桥、大林寺旧址画了两张大画,但最让他期待的还是秀峰的庐山瀑布。


demo2.jpg

捷克艺术家伊瑞在锦绣谷天桥附近写生


  他携带着宣纸、笔墨、毛毡等画具第一个登上瀑布最近处九天池,兴奋地说:“三十多年来,一直想来庐山,这次终于有机会来到这里。中国历代那么多名士都来过庐山,留下了画作、诗歌和理论,比如宗炳、陶渊明、苏东坡……庐山的风景非常美,可以看到从南北朝到宋朝的山水画,特别是南宗山水,庐山给予了艺术家们巨大的灵感来源。”

 

  马来西亚艺术家林晓铃说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庐山,这次能亲自来到庐山圆了内心的一个梦。庐山很宁静,很惬意,很适合隐居,她很喜欢这里。在这里她体会到中国传统绘画的气质,她虽然用的是油画颜料,但她希望能画出中华文化的意境,今后她将为此继续努力。 


demo2.jpg

乌克兰艺术家尤利娅在锦绣谷写生


  乌克兰艺术家尤利娅深情地说:“我很久没在室外画画了,而且和很多艺术家一起,我特别高兴能被邀请参加这次活动,我会非常想念这些日子。庐山是个很美的地方,岩石、瀑布和亭子的组合,特别像一幅中国画,只需要把眼前的景色记录下来就是一幅完美的画作。”


  中国澳门艺术家孟舒,特别留意在秀峰龙潭的一块岩石上刻有“老友”二字,她说“这是人与自然之间深深的缘分,作为都市人常有的遗憾不是没有去过一个地方,而是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深深地回味。我迫不及待地把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一切都记在日记本里。虽然面对庐山,我还是一个新鲜人,我也期待做一名‘老友’。”


demo2.jpg

塞舌尔艺术家刘大成在秀峰写生,与前来旅游的学生们互动


  中国艺术家朝戈说:“在我来庐山之前,它是我想象中一个的美好概念,当我来到这里很快发现它如此丰富。这里有伟大的自然、人文和历史。可惜这一次时间太短,否则可以深入地体会这里丰富的历史。艺术让来自不同地域和文化的人有交流的可能,发现我们有更多的共同性,并了解、尊重彼此的差异,这是非常重要的。”


demo2.jpg

俄罗斯艺术家安娜展示她在秀峰的写生画作


  回味庐山: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在四天的相处中,36位来自各地的艺术家对九江和庐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彼此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俄罗斯艺术家安娜说这是她第一次来到中国的南方,来到庐山。她特别喜欢庐山的颜色,树、石头有一点绿、灰,还有一点紫。与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在一起,可以看到他们是怎么对待艺术、自然和生活的,这会对她将来的艺术创作产生非常大的启发。


demo2.jpg

巴基斯坦艺术家沁月(左)与德国艺术家艾恩(右)展示在集体创作小方格内完成的作品


  孟加拉国艺术家沙加说谈到能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艺术家一起写生对话非常高兴,他认为艺术在每个人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让每个人的视野都更加宽广。


  德国艺术家艾恩是一个有心之人,他准备了两块油画布,每一块上平均分为15个格子,他请求每位艺术家在一个小格子里留下自己的画作。每位艺术家都热情地回应并完成了他的请求,最后他在两块画布上分别嵌上“庐”和“山”两个字。一组承载着多国艺术家团队记忆的艺术作品就这样完成了。面对庐山,每位艺术家的内心感受、表现方法都是不同的。这组生动的作品不由得让我们想起费孝通先生的名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demo2.jpg

中外艺术家交流座谈会现场


  写生活动之后,中外艺术家们举行了简朴却热烈的研讨交流会。中外艺术家们回顾四天的行程,内心充满感慨。大家说已经很久没有参与这样的活动,各国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像一个大家庭,以艺术为纽带,建立彼此的联系。庐山是一个如此美的地方,每个人在这里对自己、对艺术、对中国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将是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


  正如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为本次活动发来的视频贺词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东坡的诗句描绘了庐山风光的丰富性,也提示我们要用不同的观察视角去看待自然和事物,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相信各位艺术家同仁,特别是青年艺术家朋友们能够用丹青妙笔品味和表现大美的庐山。对庐山的山水美学与人文传统,多品味、多表现、多传播,能够让我们的心胸更加宽广,以开放包容的情怀促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demo2.jpg

中外艺术家们在秀峰景区门口合影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本次活动的宗旨。近年来,九江市梳理历史文脉,推动艺术事业与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重点打造庐山画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画庐山 看中国——2023中外艺术家庐山行”活动正是实现“面向二十一世纪艺术的未来”文化理想的一次重要实践,将开启庐山画派国际化推广的新篇章。


  据九江画院院长、九江美术馆馆长、九江市推广庐山画派办公室主任胡毅介绍,在中外艺术家们对作品进行加工完善之后,这些以多元角度描绘庐山的艺术作品,将于2024年2月在九江美术馆展出,敬请大家期待。(文/许柏成)


中外艺术家部分写生作品:


demo2.jpg

中国艺术家朝戈庐山写生作品

demo2.jpg

中国艺术家包林庐山写生作品

demo2.jpg

中国艺术家古棕庐山写生作品

demo2.jpg

美国艺术家大卫·布鲁贝克庐山写生作品

demo2.jpg

乌克兰艺术家尤利娅庐山写生作品

demo2.jpg

俄罗斯艺术家安娜庐山写生作品

demo2.jpg

孟加拉国艺术家沙加庐山写生作品

demo2.jpg

乌拉圭艺术家辛迪庐山写生作品

马来西亚艺术家林晓铃庐山写生作品

蒙古艺术家漫兰庐山写生作品

塞舌尔艺术家刘大成庐山写生作品

demo2.jpg

印度艺术家李想庐山写生做拼

demo2.jpg

厄立特里亚艺术家白很力庐山写生作品

demo2.jpg

瑞典艺术家袁月庐山写生作品

demo2.jpg

巴基斯坦艺术家沁月庐山写生作品

demo2.jpg

德国艺术家江霓涣庐山写生作品

demo2.jpg

中外艺术家集体创作《庐山》之“山”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资讯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资讯内容原始出处,东方金典集团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0731-85119910。

标签:   艺术中国

推荐阅读

新闻排行

热门推荐

关于艺网 | About us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商务洽谈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集团官网

联系地址 | Address | 中国 ·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芙蓉北路金诚大厦8F ©2015-2024 东方艺术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9001942号-5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 0731-85119910 ( Worktime 09:00-18:00)